• 急救电话

    0712-8280000
  • 投诉电话

    0712-8292029
  • 咨询电话

    0712-8282847
  • 微信公众号

    汉川市中医医院
【中医有方】中药用法、煎法及服法与禁忌
作者:管理员时间:2021-11-25

中药汤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汤剂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的剂型。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工艺仿照传统中药汤剂煎煮的方式,将中药饮片经浸提、浓缩、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中药免煎配方产品,有不需煎煮,服用方便、吸收快捷、剂量准确、安全清洁、携带便利等诸多优点。但在有些情况下病人仍会选择自己煎煮中药,能否科学地煎药,将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中药的煎煮是一门大学问。

640

一、汤剂煎煮法

    方剂的煎服法是方剂运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虽药物配伍合理,剂量准确,剂型适宜,倘若煎药法或服药法不当,也会影响疗效。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煎药用具    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铝等金属锅具,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些,以利于药物的翻动,并可避免药汁外溢。同时应适时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过度挥发。

    2.煎药用水   使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以洁净、新鲜、无杂质为原则。

3.加水量    可视药量、质地及煎药时间而定,一般以高于饮片平面3~5cm为宜。每剂药一般煎煮2次,亦有煎煮3次者。第一煎水量可适当多些,第二、三煎则可略少。每次煎煮所得药量以150mL左右为宜。

 4.煎药火候    有文火、武火之分。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谓“文火”。常规先用武火,沸腾后即改用文火。

    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益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煎药时一般均需适度搅拌。煎药时不宜过于频繁地搅动,一般每10分钟左右上下翻动一次即可。

1)先煎   贝壳类(如牡蛎、珍珠母等)、角骨甲类(如水牛角、龟板、鳖甲等)和矿物类(如生石膏、代赭石等)药物,因质地坚实,难以煎煮,应打碎先煎,煮沸后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同煎。

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药效易于挥发,一般煎煮时间较短,以5分钟左右为宜。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能破坏其有效成分,也应后下,一般煎10~15分钟即可。后下药物都应先进行浸泡然后再煎。

3)包煎   某些煎后药液混浊或对咽喉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或黏性强(易于粘锅)、粉末状及药材表面带有绒毛的药物,要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

4)单煎    又称另煎、另炖,某些贵重的药物,为尽量减少损耗,需将其切成小片,单味煎煮2~3小时,单独服用或与其他药液合服,如羚羊角、西洋参、鹿茸等。

5)溶化(烊化)  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化的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蜂蜜等,为避免入煎粘锅或黏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6)泡服   又称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西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7)冲服   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西洋参、鹿茸、人参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末冲服,如三七粉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其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蜂蜜等也需冲服。 

需注意,汤剂煎取药液后,应对药渣进行适当压榨,以收取残液。

  服药法是否恰当,对疗效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服药时间、服用方法以及药后调护等。

二、汤药服用时间及禁忌 

至于怎么服药则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膈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及消食药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驱虫药、攻下药宜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食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物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截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2小时服用;安神药治疗失眠多梦时宜在睡前服1次;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1次;缓泻通便药宜睡前服,以便于翌日清晨排便。再如十枣汤宜在“平旦”服,鸡鸣散宜在“五更”服等。服药时间与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总之,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特点等选择适宜的服用方法。

此外,危重病人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对于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的患者,可采用鼻饲给药法。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得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

服用方法  服用汤剂,一般一日1剂(副),分2~3次温服,2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根据病情需要,可一日只服1次,或一日数服,或煎汤代茶服,甚至一日连服2剂。散剂和丸剂一般根据病情和具体药物定量,日服2~3次。

3.药后调护  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是服药法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药效的发挥和患者的康复。一般宜温服。但解表药要偏热服,服后还须温覆盖好衣被,或进热粥,以助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

一般服解表药,应取微汗,不可大汗,然亦不可汗出不彻。服泻下剂后应注意饮食,不宜进食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之健运。

其他剂型服法。

1)丸剂 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

2)散剂、粉剂 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

3)膏剂 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黏喉而引起呕吐。

4)颗粒剂、糖浆剂 颗粒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

服药后的饮食宜忌主要有两方面:一者是疾病对饮食的宜忌,如水肿病者宜少食盐、下利者慎油腻、寒证者禁生冷等;二者是药物对饮食的宜忌,如服人参者忌萝卜,服土茯苓者忌茶叶,服荆芥者忌河豚和无鳞鱼等。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