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号召,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在肛肠疾病诊疗领域的发展,2025 年 8 月 22 日,由汉川市中医院承办的孝感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 肛周良性疾病诊治基层培训班,在汉川市中医院学术报告厅圆满落幕。此次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市内各基层乡镇医疗机构的百余名医务人员踊跃参与,为基层肛肠医疗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班仪式:明确目标,凝聚共识
在此次培训会议上,汉川市中医院党委委员肖浪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肛周良性疾病是基层群众的高发疾病,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是缓解群众 “看病远、看病难” 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分级诊疗落地的重要环节,本次培训特意邀请了省内肛肠领域的知名专家与院内骨干共同授课,就是为了让基层学员既能接触前沿技术,又能学到贴合基层实际的实用知识,切实解决基层在肛周疾病诊治方面的痛点与难点问题,他鼓励学员们珍惜与省内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切实守护基层群众肛肠健康。
本次培训会议由汉川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罗志律担任主持人,他在开场中表示,基层是肛肠疾病诊疗的 “第一线”,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诊治能力,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搭建起 “学、练、交流” 的平台,让学员们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专家授课:干货满满,覆盖全链条诊疗
培训班课程内容紧扣基层临床需求,从疾病诊断、治疗技术到护理方案、内镜应用,形成了全链条的知识体系,6 位专家的授课各有侧重,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 “专业盛宴”。
武汉市第八医院徐跃军教授以《消痔灵注射术的规范操作》为题,结合 30 余年的临床经验,从消痔灵注射术的适应症选择、药物配比、注射部位定位,到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进行了 “手把手” 式的讲解。他特别强调,基层开展消痔灵注射术需严格遵循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肛门狭窄、出血等并发症,还通过视频演示了典型病例的操作全过程,让学员们直观掌握技术要点。
武汉市第八医院黄成龙教授聚焦《混合痔的微创治疗》,结合临床经验分享了对痔的独到见解及针对不同类型的痔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着重介绍了当前混合痔手术治疗相关的主流技术,包括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治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等,提出了微创是一种手术理念并不等同于使用器械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以患者的病情而定的观念;分享了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的临床经验。
荆州市中医院何文涛教授以《便血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直击基层诊疗中的 “常见误区”。他指出,便血是肛周疾病与消化道疾病的共同症状,基层医生需警惕 “便血即痔疮” 的片面判断,通过详细讲解便血的颜色、性状、伴随症状与疾病的关联,教会学员们通过 “问诊 + 简单检查” 初步鉴别痔疮、肛裂、结直肠息肉甚至肿瘤等疾病,有效提升了学员们的诊断精准度。
汉川市中医院肛肠科副主任邹婷结合本院临床实践,带来《肛周常见疾病及便秘的诊疗》分享。她针对基层高发的痔疮、肛瘘、肛裂等疾病,梳理了 “中医辨证 + 西医对症” 的联合诊疗方案,尤其对基层群众常见的 “便秘” 问题,提出了包括中药调理、生活方式指导、盆底肌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策略,内容贴合基层实际,可直接应用于日常诊疗。
汉川市中医院脾胃肝病科李洁副主任医师则从 “跨科室协作” 角度,讲解《消化内镜的选择时机》。她提到,部分肛周疾病患者可能合并消化道病变,及时选择消化内镜检查能避免漏诊误诊,她详细介绍了肠镜、肛门镜在肛周疾病诊疗中的适用场景,包括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与肛肠科诊疗形成 “互补”,为学员们拓展了诊疗思路。
汉川市中医院肛肠科护士长刘阳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肛肠科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为题,分享了本院在肛肠科护理中的 “中医经验”。她详细演示了中药熏洗、中药热奄包、中药坐浴、穴位贴敷、艾灸、耳穴贴压、中药代茶饮和五音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肛周术后疼痛缓解、伤口愈合、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实际病例分享,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如何简便、安全地开展这些技术,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与推广建议,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关注。
学习与交流:学用结合,服务基层
为确保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我院肛肠科为此次培训精心安排了学术资料,搭建了学员间的沟通平台,为各基层医疗单位在临床实践中交流学习,并由省内肛肠领域专家答疑解惑;此次肛周良性疾病诊治基层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孝感市基层医疗机构搭建了一个 “对接专家、学习技术、交流经验” 的优质平台,更彰显了汉川市中医院在区域肛肠医疗领域的引领作用;未来,汉川市中医院将继续以罗志律主任带领的肛肠科团队为核心,联合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更多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基层培训活动,为提升孝感市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贡献 “中医力量”。